评论观点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栏目 >> 评论观点 >> 正文

在“中国理论语言学前沿及其协作应用高层论坛”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8/10/01 09:26:3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李瑞林

尊敬的语言学界的各位学者:

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真诚欢迎各位莅临本次论坛。

语言由来已久,是泛在的,贯穿始终地体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研究语言就是研究世界,语言问题就是世界问题。哲学的语言转向便是明证。

语言也是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讲到,语言世界与信念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具有同构关系,但它们之间不总是具有同构关系,语言和现实的相互对照,相互影响,存在歧义性、干扰性和非对称性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歧义问题关乎知识和经验的客观性,干扰问题关乎知识和经验的兼容性,非对称问题关乎知识和经验的通约性。理解不了这些问题,就等于理解不了这个世界。探索和求解这些问题或然是语言学人的学术使命。

针对这些关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语言问题,语言学界立足语言本体的不同层面,探索语言的一般规律,解释错综复杂的语言事实,预测语言发展的基本趋势,建立了自足的、自洽的、具有内部连贯性的知识结构和话语体系,例如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等。在本体研究的基础上,还从社会、文化、历史、心理、认知、功能、生态等不同视角对语言问题进行了跨学科追问和探索,催生一系列分支研究领域和方向,拓展了语言学的研究边界,使学科的羽翼更加丰满、更加健美。可以认为,语言学是一个开放包容、不断推陈出新的学科,凝结了一代又一代语言学人的科学精神和学术智慧。

自反思和元反思是一个学科臻于完备的基本学术要求。语言学科的不断领域化和方向化,一方面有利于开展精细化的专门研究,生发出有理有据、清澈见底的学术见解和观念,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惯性和学术偏见,不利于人类全面、系统、辩证地认识整体的语言世界。

知识大融通是二十一世纪学术研究的主基调,超领域、超学科协同创新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语言学,跟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创建一个优势互补、兼容并蓄的常态交流平台,以学术共同体为主要组织方式,从内部建制和外部建制两个层面出发,推进语言学科的多向度融合发展,共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服务国家外语能力建设,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国形象的国际塑造、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贡献应有的集体智慧。

祝本次论坛成果丰硕、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