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点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栏目 >> 评论观点 >> 正文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持人王初明: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

发布时间:2019/03/01 10:53:52

编者按:新年伊始,教育部传来好消息,我校王初明教授及其团队申报的“创立‘续理论’高效学外语”项目(以下简称“续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该成果是我校历经11年探索外语教学理论和高效学习方法的结晶,也标志着我国外语教学长期跟跑国外理论的局面已有改观。国际著名心理学家Martin Pickering认为,“续论是理论研究与语言教学的完美结合,令人惊叹。”原教指委成员秦秀白认为,“续论是二语习得理论的系统性的概括和高度升华,体现了中国二语习得理论的创新成果,会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和采纳。”

在教务处的协助下,广外新闻网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负责人王初明,请他讲述“续论”的内涵和其教学应用意义以及研究背后的故事。

王初明

冬日暖阳里,我们在北校区八教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办公室见到了王初明教授。王老师气质儒雅,语气和缓,吐字清晰,手里拿着根据采访提纲准备的内容要点,认真得让我们感动。

语言学习:要有“续” 与“互动”

谈起 “续论”的研究缘起,王初明告诉我们,要追溯到2000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成立之初。当时国家下了大力气抓外语教学,可是“哑巴英语”仍然严重。教育部领导到我校考察的时候,要求中心的研究人员攻克这个难题。对于国家的重大关切,王初明记在了心里,开始了行动。

他在二语习得的各种理论基础上潜心研究。2007年之前重点试验“写长法”,之后转向互动和语境因素的促学研究,2012开始对“读后续写”方法进行重点探讨和开发,最终提出“续论”。王初明指出,“续论”的基本理念是“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高效率的学习是通过‘续’实现的”。语言使用受交际意图的驱动,主要体现在理解和产出两种形式上。而人们的语言理解水平总是高于其语言产出水平,两者存在永恒的一高一低非对称现象, “比如说,我们都能看得懂《红楼梦》,却写不出《红楼梦》,这就是理解和产出之间的不平衡”。语言能力是在不断拉平学习者产出能力与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发展演进,通过互动产生拉平效应,而“续”是互动的引擎,也是“拉平”的引擎。

对话过程中存在不完整语段,这是“续论”得以实现的前提。对话是典型的互动,而“协同”和“拉平”是互动的内在特征。王初明解释到,幼儿的智力远不如成人,但是他们通过与成年人互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互动体验和接触,是他们既快又好习得语言的关键。

含“续”的语言学习任务在促进语言学习方面效果极好。2015年,团队成员姜琳、陈锦开展了一个长达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发现读后续写能够显著改善英语作文语言的复杂性和准确性。2016年,团队成员王启、王凤兰在来华韩国留学生中开展读后续写实验,发现汉语“把”字结构和“被”字结果的犯错率明显减少。

除了系统的实验,河北某高校的一名英语教授的儿子的个案也很有代表性。当时,男孩在读高二,英语成绩在班里倒数两三名。王初明建议选择一本有趣的外国小说简易读本,每天选择两三页让孩子在阅读后进行续写,完成之后再和原来的版本进行比较。经过一个暑假的训练,这个孩子的英语成绩提高了30分,最终的高考英语成绩排名提升到了班里前三名。

教学与科研: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王初明认为两者相辅相成: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可以促进科研问题的提出,科研成果可以转化成教材和教法,让学生在教学中受益。11年来,王初明带领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了28项省、部、国家级课题,已发表相关论文56篇,其中,SSCI期刊论文6篇,CSSCI期刊论文37篇,包括在应用语言学国际顶级期刊首篇位置发表的论文,评审人认为,“具有高度原创性”。

1998年,王初明开始教授英语作文课。这门课非常不好上,要批改大量作业,关键是学生成绩提高不明显。同事偶然看到美国教材中对故事进行续写的做法,他尝试引入自己的课堂。这样的作文学生愿意写,写得长,犯错率低,水平提升快。如今,这种教学方法依然在英文学院的课堂上使用。

2009年,王初明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学相伴,用相随”的理念。依据这个理念,他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教学改革试验,重点发掘“读后续写”的理论蕴涵和高效促学价值,并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2013年,我校教学团队承担的《中级英语写作》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这是全国率先上线的6门英语课程之一,也是广东省第一门此类英语专门课程。2014年,“英语写作”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团队创建的“跨洋互动”在线写作互动平台,与美国高校合作,显著改善了我国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此外,团队还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邀请编写了一套写作教材,合作开发iWrite续理论实践教学平台。2016年,“读后续写”试题在高考改革试点省份应用。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刘庆思、陈康老师在《中小学外语教学》发表文章指出,“读后续写题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应用于大规模的利害考试”。

创新:来自于对常识的深度思考

谈到科研创新,王初明认为,创新往往来自对常识的深度思考。他认为,“续论”的应用能有较高的成效是因为其核心理念是“创造性模仿”,即通过阅读文章前面的内容,学习其语言表达和风格,充分理解后,应用所学到的表达方式创造性地续写(说)后面的内容,即将静态操练的语言应用于动态的内容表达。由于将所学的知识立即应用,所以效果立竿见影。因此,王初明又将这个方法归结为“静态学,动态用”。

那么,如何做到科研创新?王初明认为逆向思维很有帮助。第一次有意识地运用逆向思维,是他在香港读博士的时候。

当时,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完成博士论文,他坚持每天跑步锻炼身体。一天早上醒来,他意外发现脚踝旁鼓起一个大包,而且行走困难。医生确诊为肌腱瘤,建议立即进行手术。为了尽快完成博士论文,王初明拒绝了医生的建议,自己想办法。他反思,平时自己跑步一直都是向前跑,可能因为跑步太多对脚踝造成了伤害。那么,如果向后跑,是不是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呢?他立即尝试,向后跑了两圈,开心地发现,肌腱瘤真的消失了!这件事对他启发很大,让他深切地意识到逆向思维的重要作用。在之后的教学和研究中,他会有意识地运用逆向思维去解决难题。

在面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一难题时,王初明发现,老师们一直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写短作文,而学生写出来的可读性差,语法错误频出。于是他运用逆向思维,要求学生写长作文,并且是在课外完成。小小的改变却带来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的表达越来越流利,文章质量逐渐上升。这就是“写长法”的诞生,即“以写促学”。他总结道,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运用逆向思维,便能更加接近答案之门。

删繁就简,大道至简。“续论”是王初明和团队至今取得的研究成果。之后,他们将在多学科研究中运用理论,促进成果的转化。在采访的最后,王初明借用人民日报评论“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来阐述“续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