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点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栏目 >> 评论观点 >> 正文

王林旭: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创新

发布时间:2014/12/28 23:06:43

专访: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创新——访中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王林旭

新华网联合国12月24日电(记者顾震球)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根基去发扬传统,同时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态度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中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王林旭24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他此次来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22日举行的联合国“中国厅”启动暨王林旭画作揭幕仪式。他用4年创作的超象艺术作品《共同的家园》和《互动的世界》,悬挂在联合国大会楼的“中国厅”中,艺术性地体现了中国与联合国的深入合作,受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联合国高官和各国外交官的好评,是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范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价值观源泉。王林旭认为,中国文化传播,从本质上说不是攻城略地,而是要在世界文化中注入更多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传统悠久深厚,在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留下了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是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文化精神的基础和出发点。但是,以往的文化传播较多关注表述形式,忽视了文化精神本身。

他认为,继承传统的第一要义是继承前人的创新精神。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的文化立场是根本,创新应该是一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再创造。

“面向世界的创新,重点是要放在走进人心上,落点要放在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上,”王林旭说,“站在这个高度上,我们就不难找到和世界各国开展文化对话的语言,也不难找到文化创新的领域和课题。”

具体而言,他认为,“我们需要在世界整体利益上找到共同关注的、能够启发人类良知和善意,有助于消除国家纷争、社会不公、利益短视、环境破坏和滥用资源等共同问题的创新任务。这样的文化创新最有利于跨越国家间在传统、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有助于塑造共同的价值观,自然也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王林旭认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努力已不是独往独来的个体行为,“只有互动,才能最有效地缩小文化之间的距离”。

谈到国家间的文化互动,他说,“交流形式上的你来我往只是表层,深层的互动应该是互相打动,互相进入心灵。否则,国际文化交流难以深入和持久。”

现年55岁的王林旭以画竹闻名,长期致力于“中国画说世界语”,是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他首创的超象主义绘画在精神上起源于中国古代“超以象外,得其寰中”的文化思维,在艺术语言上融西方视觉艺术和中国水墨技巧于一体,其作品多次被选为中国国礼。

来源:新华网2014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