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栏目 >> 新闻动态 >> 正文

广州市校地协同创新工作会议快讯

发布时间:2015/03/24 16:05:55

(3月21日下午,广州市校地协同创新工作会议在市政府礼堂召开。广东省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瑞林教授参加会议。内容转自羊城晚报。)

记者王田歌、通讯员刘时良报道:昨日下午,广州市校地协同创新工作会议在市政府礼堂召开。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马正勇表示,广州每年将重点支持10至20项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项目,争取今年6月底前完成《广州校地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方案》、《广州校地协同创新联盟协同创新重点项目管理办法》,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联盟已收集280新项目

马正勇介绍,广州校地协同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已入驻广州大学城,办公运作场地达到1750平方米。联盟成立一年多来,推动建立了健康医疗、光机电一体化、3D打印等12个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收集280项协同创新项目需求。下一步,联盟将按照协同创新项目管理办法,每年重点支持10到20项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项目,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会上,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联盟代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介绍,由达安基因研发的登革热和埃博拉病毒的基因检测试剂已进入国家创新绿色通道,“登革热检测试剂用到了非洲,国家援非医疗队都说很自豪。”

记者发现,机器人正成为校地协同创新的热门产业之一。据介绍,市科创委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支持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项目5个,支持资金1300万元;市工信委通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专项,支持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10个,支持资金1500万元。

协同创新是好载体

广州市市长、广州校地协同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陈建华多次提到“创客”:“不久前我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参观,对深圳的创客空间印象很深。海珠区的YOU+青年公寓实际上也是一种创客空间。”陈建华表示,建立校地协同创新联盟,有利于创新资源的汇集整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创客空间,弥补广州科技创新不足的短板。陈建华在现场抛出问题:“广州为什么培育不出中兴、华为这样的企业?”陈建华表示,仅华为一家企业去年的研发投入已达到400亿元,超过广州去年研发投入总额。

但仅有研发仍然不够,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广州也有许多科研成果并未真正落地。对此,陈建华表示,科技成果进入市场会更容易转化,“市场必然有买方与卖方,科研成果在市场中更能显现价值,校地协同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让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

陈建华还介绍,去年广东的电子商务交易量约占全国的25%,而广州占广东比例过半,与此同时,广州商业流通规模占全国零售总额约3%,“这证明广州作为传统商业城市,转型升级比非传统商业城市更快。”陈建华表示,要把创新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协同创新正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王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