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工作均已结束。据统计,我校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达6785人,比2017年增加了1486人,增幅达28%,再创新高。
在全国统考报名方面,2018年我校硕士研究生统考确认报名5972人,其中来源于有硕士推免权高校的生源1708人,较2017年增加了485人,增幅35%,充分表明生源质量显著提高。另外,我校部分专业学位硕士点报名人数增幅较大,如新闻与传播硕士、法律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MTI),其中新闻与传播硕士确认报名206人,较2017年增长115%;法律硕士确认报名302人,较2017年增长63%;会计硕士报名752人,较2017年增长31%;翻译硕士(MTI)报名持续火爆,报名人数多达1699人。
我校硕士研究生的报名人数突破历史新高,反映出在当前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建设高水平大学背景下,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所得到的社会认同度。我校之所以能获得考生们的青睐,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搭建了高水平育人平台。我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并形成了“以外语学科为龙头,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学、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打造了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学科平台,为我校研究生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排名榜中,我校翻译学排名第一,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国语言文学排名第二;28个专业硕士排行榜中,我校翻译硕士排名第三。这充分说明我校的相关学科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二,加大对推免生的接收比例,大幅提高了我校的优质生源。今年我校首次举办了“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成功吸引了全国57所高校的部分优质推免生生源。2018年我校硕士推免生报名人数达813人,共计接收152人,比2017年增加了60人,增幅高达65%,推免生接收获大丰收。在接收的推免生中,来自985和211高校生源52人,占录取总数的34.2%;来源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生源67人,占录取总数的44%,比去年增长12%。
第三,实施研究生分类培养,突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特色。我校针对学术型研究生采取“创新+国际化+学科交叉”、对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专业+协同+职业”的培养模式,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水平。近年来,学校以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为契机,建立健全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在硕士研究生层面,在原有由学院与国外高校合作培养交换生的基础上,学校积极推进“国际治理创新硕士研究生”项目,开拓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培养国家和地区急需高层次人才的新型国际化教育模式,标志着我校硕士研究生国际化的培养打破了学科、专业的壁垒,对于学校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学校积极利用“小语种+”优势,打造“小语种+会计”创新班,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外投资企业,培养具有较强的适应多变的国际商业环境、解决复杂经济问题能力,具有全球视角、跨文化融合能力和未来领导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高端会计专门人才。
第四,建设一支优秀研究生导师队伍,引导导师全方位育人。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之所以在30余年取得长足的发展,得益于一大批潜心治学、全心教书、悉心育人的导师队伍,他们中不乏像梁宗岱、桂诗春、李筱菊、黄建华等享誉中外的德高望重、才高八斗的学界大师,也有业务精湛、承前启后的中流砥柱,还有初露头角、光大研究生教育的新生力量,一代又一代导师构筑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建立研究生导师责任制。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鼓励研究生导师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探索研究生指导方式,潜心研究生培养,做好研究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实现研究生培养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第五,研究生教育保障措施得力,管理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完善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建立校院“二级管理、三级责任”体制。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研究生院代表学校行使研究生教育管理职能,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代表学校党政行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的管理职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研究生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的组织实施。落实研究生教育教学的“三级责任”制度。各培养单位承担本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职能和日常管理责任。学校建立健全完善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文件制度,内容涵盖整个研究生培养流程,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科学规范的过程化管理。
第六,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度高。我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历年来研究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9%。就业单位类型中,党政机关、高等院校、普教系列、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比例达到60%。这充分体现我校研究生教育的社会美誉度较高。
我们将再接再厉,围绕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不断推进和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