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点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栏目 >> 评论观点 >> 正文

讲好民心相通的“上合故事” 解码与广州的不解之缘

发布时间:2018/06/13 09:29:28

多位国际友人在上海合作组织首届媒体峰会分享自己的“上合情缘”

上海合作组织首届媒体峰会6月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上合组织各国的有关方面代表留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印地语老师智辉

迪玛希的音乐合伙人阿来·阿依达尔汗

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副校长沃伊托夫·伊戈尔·维塔利耶维奇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前夕,上海合作组织首届媒体峰会6月1日在北京举行。在此次媒体峰会期间举办的中国与上合国家友好交往故事会上,多位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代表分享他们的“上合情缘”,讲述自己的“上合故事”。

他们当中,有外交官、企业家,有高校教师,也有油画家、音乐人、芭蕾舞演员;有老成持重的“50后”,也有活力四射的“90后”,其中多位与广州有着不解之缘。这些在首届媒体峰会上娓娓道来的故事,串起了各国间友好交往的片段。

以民心相通促进合作共赢,广州一直在行动。本次峰会期间,广州代表团赴京参加峰会并承办上海合作组织首届媒体峰会·中国与上合国家友好交往故事会。故事会上,10位来自广州或由广州推荐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上合组织成员国代表,讲述了他们与上合国家之间的深厚情缘。这是上海合作组织首届媒体峰会首次由一座城市来承办会议的重要环节,通过故事会,“广州声音”在这一国际性平台向世界讲述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交往的美好故事,广州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发展的绝佳窗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印地语老师智辉:

今年翻译完印地语版《白鹿原》

智辉是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印地语老师。他的印度名字叫Vivek,翻译为中文是“智慧”的意思。智辉来中国后,将名字的后一个字“慧”改为“辉”。

智辉有个教梵语的父亲。他从小就听爸爸讲玄奘和法显的故事,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高中时已学习两年科学的他,在高考时却选择了文学专业,就此读了5年中国文学。

对智辉而言,文学是他认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窗口。“历史是用理性去理解中国,文学则是用心去理解中国。”

中国文学所描绘的中国社会与印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通过文学作品,智辉更能读懂中国的文化。

鲁迅是他最喜欢的作家,《祝福》是他最喜欢的作品,除此之外,《骆驼祥子》、《小二黑结婚》也是他特别喜欢的文学作品。

2011年,智辉申请了留学生奖学金,来到沈阳师范大学学习对外汉语专业,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因父母希望他回国,渴望留在中国的智辉只好放弃了留在中国的机会。

2014年,智辉回国前往印度古吉拉特邦大学任教,教授学生中文。一次偶然的机会,智辉看到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招聘,招收教印地语的老师。这个消息再一次点燃了智辉回到中国的渴望。

2015年9月,智辉再次回到中国,来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3年中,他教出了150多位学习印地语的学生。

在智辉看来,语言是了解文化的密码,文化则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了解中国要通过中文,了解印度则要通过印地语。”

据介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规定,印地语系的学生在大三时要前往印度学习一年,智辉认为,这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了解印度文化。“在去之前,很多人都认为印度很危险,我跟学生说,你们试着去看看印度到底是什么样。很多学生去了之后,爱上了印度,回来之后还念着很想回印度。”

2014年,在中印合拍电影《大唐玄奘》拍摄期间,智辉应剧组邀请成为黄晓明的印地语老师。“第一天见面,我不认识他,后来我学生问我,怎么不来上课,我发了照片,告诉他们我请假了在给黄晓明上印地语课。学生惊呼,黄晓明!我去百度才知道哦,是他。”

智辉评价黄晓明是个很聪明的学生,他把印地语音译为汉语发音教黄晓明,“他学得很快。”

智辉发现,近些年,中印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十年前,中国只有3所大学有印地语课程,现在有11所大学开设了印地语课程,且有10所大学有印度研究中心。在印度,10年前只有5至6所大学有中文课程,现在有了30所大学有中文课程。”

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所带来的变化,还直接反映在薪资上。据介绍,在印度,普通的工程师只有3000到4000元人民币的月薪,而懂中文的去找工作,则能有7000到8000元的工资。

“以前在印度的大学教书,有很多学生,现在他们中也有很多人来向我咨询,希望来中国留学。”

在广州呆了三年,智辉对这座城市有着很深的感情。这是个极其现代化的城市。温和的气候是他最喜欢广州的地方,“我很喜欢广州,未来十年都不想离开。但还是不太适应广州的饮食,太清淡了。”智辉说。

据智辉介绍,几年前,广州还没有直飞新德里的飞机,现在广州直飞新德里则只需5个小时,目前有一万多印度人在广州生活,尤其是有很多印度商人来广州做外贸生意。

谈及未来,智辉希望通过教学和翻译工作,进一步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据悉,2016年,中印两国决定共同组织翻译50本中印经典读物。智辉开始着手翻译《白鹿原》,今年底,他将完成翻译工作,发行印地语版本的《白鹿原》。

迪玛希的音乐合伙人阿来·阿依达尔汗:

获邀任哈萨克斯坦版《我是歌手》评委

哈萨克族的阿来·阿依达尔汗在中国出生并长大,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已经做了十多年音乐。这次来到上合首届媒体峰会讲述自己的故事,由于紧张,阿来·阿依达尔汗前一天晚上没能睡好觉。上一次体验这样的紧张,是他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舞台上作为迪玛希的音乐合伙人上台发言。

2017年,受湖南卫视邀请,阿来·阿依达尔汗成为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的音乐合伙人。这让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哈音乐交流的阿来·阿依达尔汗觉得梦寐以求的机会来了。

“接到通知,非常开心,我一直以来希望中哈两国音乐能有更多的化学反应,一个这么火爆的节目邀请我去参加,这是身体力行去推动中哈音乐交流的重要机会。”据介绍,此前,很多年轻人不了解哈萨克斯坦的音乐甚至都不知道哈萨克斯坦。节目播出后,很多人去追哈萨克斯坦歌手的演唱会并前往当地旅游。

“节目让哈萨克斯坦人民了解到中国有这么专业的电视节目,也让他们了解了中国音乐,节目的巨大效应对中哈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悉,去年哈萨克斯坦也举办了《我是歌手》,阿来·阿依达尔汗被邀请担任评委。该节目有中亚五国歌手参与,中国歌手也有参加。节目在中亚五国播出后,“是当时五国最受欢迎的节目。”

读大学时,阿来·阿依达尔汗就对哈萨克斯坦的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将哈萨克斯坦的音乐介绍给中国。

在翻看哈萨克斯坦某音乐节目时,他被一首《黎明的眼泪》深深吸引,“非常前卫的曲风和高超的音乐技巧,但遗憾的是,这首歌在哈萨克斯坦没有流行起来,它被遗忘了。”

为此,阿来·阿依达尔汗前往哈萨克斯坦寻找歌曲作者,“见到他时,他因为生活压力已经双眼失明6年了。”

2014年,阿来·阿依达尔汗选择在《中国正在听》节目上再次演绎《黎明的眼泪》,尽管导演组告诉他,选择异国语言的歌曲,可能会因语言不通让他面临淘汰,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首歌,“在唱到最后一句时,我已经泣不成声了,睁开眼看,发现我竟然晋级了。”

这首歌不仅打动了亿万中国观众,也再一次传到了哈萨克斯坦人民的耳朵里。

“歌曲在中哈两国重生,它的流行也挽救了作曲家的事业,我后来回去看他,他的眼睛也慢慢好了,好的作品最终得到了它该有的评价。”

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故事,一直是阿来·阿依达尔汗的精神信仰。

1940年,冼星海从延安前往苏联,回国时辗转到哈萨克斯坦,受到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慷慨帮助。在哈萨克斯坦,冼星海经常和当地同行去乡间巡回演出,并创作了不少具有哈萨克斯坦民族风情的音乐作品。2015年,纪念冼星海110周年音乐会在哈萨克斯坦国家音乐厅举行。

这让阿来·阿依达尔汗很受触动,“音乐无国界,中哈音乐交流其实在1941年就开始了,从冼星海到我们这一代,都在致力于中哈音乐交流。”

2016年,阿来·阿依达尔汗在新疆举办丝路足迹国际音乐节,后又邀请哈萨克斯坦音乐家参加中国节目推动音乐交流,并得到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颁发的中哈友好大使的称号。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阿来·阿依达尔汗觉得中哈两国的音乐交流更多了。“现在有很多哈萨克斯坦的节目邀请我去参加,也有哈萨克斯坦的歌手比如迪玛希来参加中国的节目。”

一顿饭让“老沃”跟中国结缘:

6年来为广州引进百余个白俄罗斯创新专家合作洽谈

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副校长沃伊托夫·伊戈尔·维塔利耶维奇是中国的老朋友了。他曾长期从事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工作。

2010年,首届白俄罗斯-广东科技节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举行,被中国朋友们亲切称为“老沃”的他就此与中国结缘。

每年,老沃都要前往中国十多个主要城市,对接中国与白俄罗斯的科技合作。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中国企业与白俄罗斯科研机构、企业已经开展了150多个项目对接,达成合作意向85项,签约执行33项。

近年来,白俄罗斯与广东省也加强了合作。据介绍,在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支持下,白俄罗斯与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的大学、企业以及工业园区都签订了合作协议。

老沃称,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是中白两国科技合作的重要桥梁。联盟秘书长郭凤志谈及老朋友夸赞称,“每次来中国,老沃都奔波在工厂、车间、实验室,一个个项目亲自洽谈,工作非常辛苦。”

郭凤志为此邀请老沃和同事们前往家中用餐,78岁的岳母听闻外国朋友要来,亲自下厨房包了酸菜馅的东北饺子,妻子则去市场买来新鲜的大螃蟹、九节虾,当几大盆海鲜上桌,老沃深受感动。“他说自己出访过几十个国家,这是第一次在国外朋友家吃饭。”

此后6年时间里,老沃为广州引进了100多个白俄罗斯的创新专家合作洽谈,近30个合作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据悉,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成立十年来,已累计推介独联体最新科技成果和项目2000余项,引进独联体高级专家700人。

郭凤志称,中白两国的友谊故事很多,就像生活的一首歌。“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我们的合作要地久天长。”



南都专访

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副校长沃伊托夫·伊戈尔·维塔利耶维奇:

将力推国际合作办学 双学位互认

6月1日,上合组织首届媒体峰会·中国与上合国家友好交往故事会举行,10位嘉宾走上舞台,讲述他们的故事。沃伊托夫·伊戈尔·维塔利耶维奇首个出场。5月10日,沃伊托夫·伊戈尔·维塔利耶维奇到访广州期间接受南都记者专访。

谈国际合作

白俄罗斯的新技术期望在广东市场转化

南都:请问你此行为何而来?达成了什么有意义的成果和合作意向?

沃伊托夫:此次我是受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邀请来到广州,有两个任务:第一是推进跟广东工业大学的合作项目,第二推进白俄罗斯和佛山联合办学。有显著成效的比如我们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建立一个中白佛山技术转移中心。我们还跟广州市海珠区进行了人才对接会,已经达成跟海珠区的一家企业开展人脸识别方面的初步协议。下一步将围绕着海珠区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开展更多合作。白俄罗斯在技术创新上有很多资源,发明专利拥有量人均排世界第四,新材料、新技术、智能制造方面有很多科技成果应用到市场。我们很期望把项目拿到广东转化,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南都:你此前曾任白俄罗斯国家科学与技术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国际科技合作。据你了解,白俄罗斯和广东方面的合作多在什么方面?

沃伊托夫:中白两国之间的合作是两国领导人非常重视的。两国合作协议框架下,两国地方之间开展的合作源远流长。白俄罗斯跟广东的合作很多年前就开始了,主要在科技创新领域,比如我们跟深圳的中兴和华为开展了科技项目的联合开发。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还跟广州的一家公司签订协议,在环保无污染的建筑材料方面开展研发合作。两年前,我们跟广东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签订了科研合作项目,共同开展绿色农产品环境检测方面的研究技术。今年又落地一个新项目,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国际工程和农业系的师资会来广州授课。我们跟广铁集团在钛合金设备检测方面的研发非常顺利,将很快量产。

概括而言,我们跟广东企业合作最多的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机械制造相关的特殊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类技术以及精工化学领域。

此外,中白两国还在明斯克建立了中白工业园。2013年正式建设,目前完成了一期和二期建设。这是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科技园项目,期望广东的企业也能“走出去”到中白工业园投资。我们可以共同生产用于汽车制造领域的复合型材料。

南都:如何保障这种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顺畅和高效?

沃伊托夫:不得不说2009年成立的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桥梁。白俄罗斯市场狭小,我们需要向中国进行技术转移。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了解广东企业的技术需求,可以高效联系白方,形成联动机制,保障了我们跟广东的合作取得了很多成果。

谈广州印象

年轻群体多意味着这座城市更有活力

南都:你曾经到访过多少中国城市?广州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沃伊托夫:这是我第六次到广州,我去过北京、上海、深圳、长春、济南等。我认为广州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开放的胸怀。我在这里见到各种肤色的人。这里是美食之都,更拥有灿烂的岭南文化,包括周边的城市惠州、佛山等都各具特色,我非常愿意再来。这里更蓝的天、更清新的空气和水源,让我对广州的生态也印象深刻。

广州聚集了很多知名大学和学者,更重要的是,我看到更多年轻的群体,年轻人意味着这座城市更有活力,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广州是一座创新意识非常强的城市,而且广州人的勤劳也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短短数十年创造了如此大的经济成就。所以广东一直是白俄罗斯跟中方合作中的优先对接省份,我们非常重视跟广东方面的合作交流。

南都:人才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在和广东在国际合作办学领域是否有合作意向?

沃伊托夫:广东非常重视人才资源,一方面是国内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是国际智力资源引进。白俄罗斯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大学受教育率高达90%,工业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科研优势非常明显,实践能力强,目前输送了200多位博士10位院士到广东开展创新创业。此行我们跟佛山还签订了若干人才协议,要为佛山企业转型输送创新带头人。

双方在合作办学方面,我认为有非常美好的前景,也是我极力推动的重要合作内容。我建议,国际合作办学可采用双方高校共建院系的方式,针对本科生,两年在中国读,两年在白俄罗斯读,四年后获得公认的双学位。我们跟欧洲的波兰、立陶宛、俄罗斯等都有成功的合作经验。这是更快速有效、安全落地的项目。白俄罗斯非常安全祥和,号称千湖之国,森林覆盖率高达42%,我们非常欢迎国际留学生。

我们也有意联合广东的教育培训机构,共同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的职业汉语人才,比如工业专业汉语人才,不仅培训语言技能,还包括商业管理、创业辅导等知识。

寄 语

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驻中国总代表刘维宁:

广州是一所古老与现代结合的城市,我非常喜欢广州的天气和美食。尽管俄罗斯与中国在文化传统上有很多不同,但我们对和平和友谊的热爱有共通之处。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马格萨特·坚季米舍夫:

我的任期马上要结束,在广州生活了四年,它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4年时间里,我亲眼见证了广州的变化,我衷心祝愿广州政府能够不断取得创新发展的新成就。

广州芭蕾舞团演员弗格尔曼·费迪南:

我将我的青春献给了中国的芭蕾事业,广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广州市锐丰音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锐祥:

承担用灯光音响点亮世界的使命,用科技和艺术的手段,让上合成员国的文化历史呈现得更完美。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郭润文:

在上合组织的成员国的广袤大地上,有着世界上最多元化的人类文明,丝绸之路像一条坚不可摧的纽带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油画艺术是纽带中一座美丽的桥梁。

中润华通玉凰燕集团执行董事容一思:

希望更多国家能加入上合组织的发展,把这种精神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必须增进年青一代的民心相通,才能维系睦邻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