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栏目 >> 新闻动态 >> 正文

会议报道(四):首届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高峰论坛分论坛

发布时间:2018/10/18 11:32:31

2018年10月13-14日,“首届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高峰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和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者的历史使命与人文担当”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重庆大学等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多位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相聚羊城,围绕会议主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研讨与交流。

分论坛讨论

此次高峰论坛除了大会主旨发言和圆桌对话交流,另外围绕会议主题设立了四个分论坛,分别就比较文学与诗学、全球视野与区域国别文学、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跨文化的理论和实践、跨文化视域与中国文学文化等四个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分论坛的参加者主要以青年学者为主,共有超过30位学者作了交流发言。

分论坛(一):比较文学与诗学

第一分论坛于14日上午8:30—10:30在国际会议厅举行,主要围绕比较文学与诗学研究展开交流。分论坛由杭州师范大学欧荣教授和上海大学吴攸副教授主持,共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向荣教授和蒋竹雨同学、安庆师范大学刘道武老师、韶关学院刘贞老师、北京语言大学颜雅培老师、福建工程学院马彦婷老师、中国海洋大学王凯、中山大学曾小英等8位学者作了发言。

论坛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围绕《青铜葵花》、唐传奇篇名的英译和王尔德童话、《黑奴吁天录》的汉译,以及“脚注”与世界文学翻译等问题,多维度展开比较文学译介学的探讨;二是平行研究,如对《诗经》与传统西班牙民间抒情诗歌中的“水”意象进行对勘考察等;三是从诗学及其比较的角度探讨女性诗学、叙事诗学、中美现代诗学差异等问题。

第一分论坛现场

分论坛(二):全球视野与区域国别文学

第二分论坛于14日上午8:30—10:30在第二会议室举行,主要围绕全球视野下的区域国别文学展开交流,分论坛由电子科技大学冯文坤教授和吉林师范大学高卫红教授主持,共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雷晓敏教授、王焱教授、黄以亭教授、山西师范大学李楠教授、中南民族大学王海燕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杨静、上海交通大学徐阳子、天津外国语大学郑淑娟等8位学者作了发言。

论坛以全球视野来关照区域和国别文学,学者们的研究涵盖越南、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六个国家,涉及对象包括卢梭、本居宣长、梭罗、福克纳、石黑一雄、莱辛、弗拉纳根等近代以来直至当代的作家。在研究路径上,有跨学科、跨领域的比较研究,有跨文化、多语境的比较阐释,也有后现代主义、女性诗学、文学地理学、符号学、叙事学、文化认同等理论视域与文本分析的结合研究。

第二分论坛现场

分论坛(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跨文化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分论坛于14日上午8:30—10:30在第三会议室举行,主要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跨文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交流,分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周敏教授和重庆大学毛凌滢教授主持,共有西南大学胥维维副教授、马来西亚沙巴大学郗云峰、北京大学郑春光、上海理工大学杜蘅、南京工业大学高又谦、中山大学黄峪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程林博士和博士生彭海燕、罗映琪等9位学者作了发言。

论坛主要从跨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来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学者发言既包括了文化世界主义、跨文化伦理学、“跨文化”的概念谱系、跨文化中的自我与身份等理论问题,也涉及到跨文化传播策略、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语言教学、跨文化人才培养等实践问题。

第三分论坛现场

分论坛(四):跨文化视域与中国文学文化

第四分论坛于14日上午8:30—10:30在六教B108室举行,主要围绕跨文化视域中的中国文学文化展开交流,分论坛由集美大学许立军副教授和山东大学朱耀云副教授主持。共有衡水学院张瑞民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黄晚、西安理工大学崔小清、温州大学曹瑞冬、清华大学王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郑杰、侯松、许栋梁、王亚桥、蒙律子等10位学者进行了发言。

论坛发言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从地理、空间、城市等角度来解读中国文学文化,展示一种跨文化、跨学科交叉的阐释价值;二是以跨文化的视域来阐发中国文学、经学、历史与现实形象、社会文化现象等,探索新语境下中国文学文化及其传播的新价值、新意义。

第四分论坛现场